2022年07月14日12:05 來源:人民網
“如果把浦東張江的發展比作一棵茁壯成長的‘科技樹’,我們的工作就是在這棵大樹的根部,源源不斷地為科創高地輸送人才。”上海科技大學黨委組織部部長、人力資源總監周宇回憶起4年間自己與同事們的工作時如是說。
2018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被稱為“活力四射”的張江科學城考察。面對現場的科技工作者,他指出:“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刻,要增強科技創新的緊迫感和使命感,把科技創新擺到更加重要位置,踢好‘臨門一腳’,讓科技創新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中發揮重大作用。”
2018年11月6日下午,習近平在張江科學城展示廳考察,了解上海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情況。新華社圖
當天,作為展廳內高校創新展區的講解員,時任上海科技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副院長周宇現場與學生互動配合,為習近平總書記演示人工智能研究成果。
作為地球上“長”得最快的90后,浦東自1990年開發開放以來,從農田房舍“長成”世界矚目的現代化城市,每一次轉身,它都承載著人們的期待。
三十余載創新創業之路,浦東始終把“科技先行”戰略放在首要位置。中國芯、藍天夢、創新藥、未來車、智能造、數據港,浦東的這六大核心產業,為未來浦東乃至全國帶來了超過萬億的產業機會。
位於張江科學城的“上海光源”。張江管委會供圖
如今,張江集聚了一批大科學設施、科學平台和一流創新型院所。這裡還有著最前沿的創新能力、集聚的創新產業、活躍的創新人才、優越的創新生態以及豐碩的創新成果。
簡而言之,浦東肩頭的擔子,一頭挑著“科技”,一頭挑著“創新”。
人才,服務國家戰略
回頭看去,念茲在茲。
習近平總書記對科技創新的關切,在浦東落地生根,在張江茁壯成長。
航拍上海科技大學。上海科技大學供圖
如今,走上學校人才管理崗位的周宇依然清晰記得習近平總書記2018年在張江考察時的囑托:“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刻,要增強科技創新的緊迫感和使命感。”
“最新的數據顯示,上海科技大學85%的學生畢業后,選擇在學校5公裡范圍內的張江科學城就業、創業。我們培養出的人才走出學校的第一步,就是在創新創業氛圍濃厚、基礎科學研究裝置發達的區域繼續成長。”周宇興奮地說。
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張江科學城時上海科技大學所展示的4項人工智能成果中,已經有3項實現產業轉化。
呂文濤是上海科技大學的第一屆本科生。2018年,他所設計的“億萬像素光場系統”作為本科畢業設計在張江科學城展示。本科畢業后,呂文濤選擇繼續留校攻讀碩士學位。
2021年7月,上海科技大學研究生畢業生代表呂文濤在畢業典禮上發言。上海科技大學供圖
2020年,呂文濤在讀研究生期間,在張江創建了岱悟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致力於挖掘數字三維的價值,應用於智慧城市的多個場�